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。这其中涵盖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。币商从事 USDT 与法定货币(如人民币)的买卖,本质上属于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业务,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。从监管层面看,此类业务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。虚拟货币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,价格波动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,币商的频繁交易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。大量资金流入虚拟货币交易,会分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,阻碍经济健康发展。
从实际案例来看,风险不容小觑。重庆的何某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注册为 “商户”,进行 USDT 与人民币的兑换交易,其控制的银行账户累计交易流水高达 140 亿余元,个人非法获利 477 万元,最终被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 3 年,并处罚金 500 万元。在广东,A 作为 U 商,向散户收 U 后现金出售给收购方,一次交易约 81.4 万个 U,折合人民币 510 万,尽管交易未涉及赃款和换汇,仅买卖 USDT 的行为,就被认定为利用买卖虚拟货币变相买卖外汇,构成非法经营罪,A 被判处有期徒刑 8 个月。
在司法实践中,币商若涉及以下情形,违法风险极高。一是与非法买卖外汇人员事前通谋,或明知他人非法买卖外汇,仍通过交易 USDT 为其实现本币与外币转换提供实质帮助,将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共同犯罪;二是在交易过程中,若收到的资金来源于上游犯罪,如诈骗、赌博等违法活动所得,币商可能因帮助转移赃款,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罪。例如,朱某某团伙盗取 USDT 后,杜某某负责将盗取的 USDT 通过场外 OTC 兑换成现金,最终杜某某因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。
此外,即便币商交易资金来源合法,不涉及外汇兑换及上游犯罪,但因其交易行为违反了金融监管规定,一旦被查处,面临的法律后果也较为严重。可能会被没收违法所得,交易资金被冻结,用于交易的账户、设备等会被依法扣押。若情节严重,如交易金额巨大、多次从事非法交易等,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。